RO反渗透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核心是 “预防污染、稳定工况、延长膜寿命”,需围绕预处理系统、RO 膜元件、高压泵、控制系统等核心部件,按日 / 周 / 月 / 季度的周期常态化执行,以下是具体可落地的维护保养方案,兼顾专业性和实操性,可直接用于设备管理或客户服务场景:

一、每日必做维护(5-10 分钟,作业前 / 后执行)
1. 运行参数监控与记录
记录关键数据:原水压力(0.2-0.4MPa)、RO 系统进水压力(0.6-1.2MPa)、浓水压力(0.4-0.8MPa)、产水压力(0.1-0.3MPa),确保压力差在正常范围(进水 - 浓水压力差≤0.2MPa,超差需排查堵塞)。
检测水质指标:产水电导率(纯水≤10μS/cm,高纯水≤0.1μS/cm)、pH 值(7.0-8.5),若电导率突然升高 20% 以上或 pH 异常,立即停机检查。
观察产水量:对比额定产水量,若下降 10% 以上,需及时冲洗膜元件。
2. 设备外观与工况检查
检查管路、阀门、接头有无渗漏,高压泵、膜壳、储水箱有无异响、振动或异味。
观察预处理系统(石英砂过滤器、活性炭过滤器)的压力表示数,若压差超过 0.05MPa,需进行反洗。
检查高压泵运行状态:无异常噪音、无过热(外壳温度≤70℃),润滑油位正常(若为油润滑泵)。
3. 停机后冲洗(关键步骤)
每次停机后,启动设备 “冲洗模式”,用原水冲洗 RO 膜表面 10-15 分钟,冲掉膜表面附着的浓水、杂质,避免盐类结晶和污染物沉积。
若设备长期停机(超过 24 小时),需在冲洗后关闭进出口阀门,保持膜元件湿润(禁止干膜存放)。
4. 环境与清洁
清理设备周边杂物、积水,保持通风干燥,避免电气部件受潮。
擦拭设备表面、控制面板灰尘,确保散热良好。
二、每周维护保养(30-60 分钟,集中清理)
1. 预处理系统深度清洁
石英砂过滤器反洗:启动反洗程序,反洗时间 15-20 分钟,反洗流量为工作流量的 1.5 倍,去除滤料表面的泥沙、铁锈等悬浮物,反洗后排水清澈即可。
活性炭过滤器反洗 + 正洗:反洗 10 分钟→正洗 15 分钟,吸附余氯、异味的滤料需充分冲洗,避免余氯残留(余氯>0.05mg/L 会氧化 RO 膜)。
检查 PP 棉滤芯:若滤芯表面发黑、堵塞,或进水压力明显下降,立即更换(PP 棉滤芯常规寿命 1-3 个月,具体看原水水质)。
2. RO 膜元件保养
手动冲洗膜元件:若每日冲洗后产水量仍偏低,可进行 “化学冲洗预处理”—— 用 5% 柠檬酸溶液循环冲洗 RO 系统 30 分钟(水温 25℃左右),溶解膜表面轻度结垢(碳酸钙、镁),冲洗后用原水冲至产水 pH 恢复正常。
检查浓水排放口:无异常颜色(如发黄、发绿)、无异味,避免生物污染。
3. 控制系统与仪表校准
检查压力表、流量计、电导率仪的显示是否准确,用标准仪表校准(如电导率仪误差超过 5% 需调整)。
测试自动控制功能:液位控制器(储水箱满水自动停机、缺水自动启动)、压力保护开关(超压自动停机)是否灵敏有效。
三、每月维护保养(1-2 小时,专业人员执行)
1. 预处理系统维护
更换耗材:PP 棉滤芯(1-3 个月)、活性炭滤芯(6-12 个月,或余氯去除效果下降时),软化器树脂(若有)再生处理(用 8-10% 食盐溶液浸泡 8 小时,反洗后投入使用)。
检查过滤器滤料:石英砂过滤器若滤料板结、发黑,需更换部分滤料(2-3 年更换一次);活性炭过滤器若吸附饱和(出水有异味、余氯超标),需更换活性炭。
2. RO 膜系统深度保养
化学清洗(根据污染类型选择药剂):
结垢污染(钙、镁、硅垢):用 2-3% 柠檬酸溶液(pH3.0-4.0)循环清洗 60-90 分钟,温度控制在 25-35℃,清洗后用原水冲至产水 pH=7.0。
有机物 / 胶体污染:用 0.5-1% 氢氧化钠 + 0.1% 次氯酸钠混合溶液(pH10.0-11.0)循环清洗 60 分钟,之后用柠檬酸溶液中和冲洗至 pH 正常(禁止次氯酸钠与盐酸同时使用)。
生物污染(膜表面发绿、有黏泥):用 0.2% 过氧化氢溶液循环清洗 30 分钟,再用清水冲洗干净。
检查膜壳密封件:O 型圈有无老化、破损,若有渗漏或密封不良,立即更换(避免原水与浓水串流,污染产水)。
3. 高压泵与管路维护
检查高压泵密封件:有无漏水,若为机械密封泵,查看密封水是否正常;若为油润滑泵,更换润滑油(首次使用 300 小时后更换,后续每 1500 小时更换一次,选用 46# 抗磨液压油)。
清理管路过滤器:拆卸 RO 系统进水前端的精密过滤器(5μm),清洗滤网,去除杂质,避免堵塞膜元件。
紧固管路接头、阀门螺栓,防止压力波动导致渗漏。
4. 储水箱与后处理系统
清洗储水箱:排空水箱内积水,用 5% 次氯酸钠溶液喷洒内壁,浸泡 30 分钟,再用纯水冲洗 3-5 次,避免二次污染。
检查后处理设备:紫外线消毒器(若有)的灯管是否正常发光,使用寿命超过 8000 小时需更换;混床 / EDI 装置(若有)的树脂颜色,若树脂失效(产水电阻率下降),需再生或更换。
四、季度 / 年度维护保养(专业机构执行)
1. 季度维护(每 3 个月)
全面校准仪表:电导率仪、pH 计、流量计、压力表,出具校准报告。
检查 RO 膜性能:检测脱盐率(正常≥99%),若低于 90%,需评估膜污染程度,必要时进行化学清洗或更换膜元件。
清洗高压泵叶轮:拆卸高压泵,清理叶轮内的杂质、水垢,检查轴承磨损情况,更换老化轴承。
2. 年度维护(每 12 个月)
更换 RO 膜元件:根据使用工况(原水水质、运行压力、维护频率),RO 膜寿命一般为 3-5 年,若脱盐率持续下降、产水量无法恢复,需整体更换。
预处理系统全面检修:更换石英砂、活性炭滤料,检查过滤器罐体有无腐蚀、渗漏,更换老化的密封圈。
电气系统维护:检查电控箱内接线端子有无松动、发热,接触器、继电器触点有无烧蚀,清理灰尘;测试漏电保护装置(动作电流≤30mA)。
浓水回收系统(若有):清洗浓水水箱、水泵,检查回收管路有无堵塞,确保浓水利用率达标(一般可回收 30-50%)。
二、关键维护禁忌与注意事项
禁止事项:
严禁无预处理直接进水:原水中的悬浮物、余氯、重金属会直接污染 RO 膜,导致膜报废。
严禁超压、超温运行:进水压力超过 1.5MPa、水温超过 35℃会加速膜老化,水温低于 5℃会导致产水量骤降。
严禁用含氯药剂清洗 RO 膜:余氯会氧化聚酰胺膜,导致膜性能永久损坏(需用无氯清洗剂)。
严禁膜元件干燥存放:停机后必须保持膜湿润,长期停机需加注食品级防腐剂(如 1% 亚硫酸氢钠溶液)。
应急处理:
突发漏水:立即关闭总电源、进水阀门,排查渗漏点(优先检查接头、阀门、膜壳),更换破损部件后再启动。
产水水质骤降:先检查预处理滤芯是否失效、膜是否污染,若为膜破损(电导率接近原水),需立即更换膜元件。
高压泵故障:停机检查电源、电机、密封件,禁止强行启动,避免设备损坏扩大。
记录管理:
建立《RO 设备维护保养台账》,详细记录每日运行参数、维护内容、耗材更换时间、故障处理情况,便于追溯和优化维护方案。